东吴证券研究所策略组
上周市场呈现先抑后扬态势,前半周市场整体处于寻底阶段,市场整体交投相对谨慎,周四两市表现相对较好的板块主要集中在政策受益的水利、水泥、文化传媒等板块,周五沪深两市呈现缩量震荡态势。从上周市场走势可以看出, 2319点对于当前市场心理支撑意义较强,短期内市场在此位置可能会有一定支撑。
从欧债目前的传导机制来看,目前主权债务危机已经传导至银行层面。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15日的会议中要求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需要额外增加1%-2.5%的资本金。这意味着这些银行短期融资需求增加,由此会引起其贷款意愿的下降,进而可能造成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等国家救市的经验告诉我们,此时最好的救助方法就是政府给银行体系注资增强其资本金,但是这需要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财政作为支撑,而这正是目前欧元区所缺失的。因此,虽然中期内由于ETSF的扩容以及其救助范围的扩大使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望得到阶段性的缓解,但是短期来看,可能仍会有一定的波折。
从资金供给层面来看,连续的货币紧缩使得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投放货币能力大幅下降,从上周的数据看,与股市相关性较强的流动性指标M1四季度增速下行是大概率事件,基础货币的减少加上货币乘数的下降都将影响A股市场整体的资金供给。从历史经验来看,M1对于A股底部的领先意义较为显著,这也意味着从整个长周期来看,当前市场处于寻底与筑底阶段。相比严峻的货币供给,从资金需求来看,四季度将有3只超级大盘股发行。相比当前日均800亿元左右的成交量,其心理冲击以及对于市场实质性的“抽血行为”都将使得短期市场难堪其负。另外,央行存款保证金提缴将会延续至11月份。因此整体来看,供给端的下行叠加需求端的增加意味着市场仍将难有大的作为。
央行三季度例会透露的信息显示,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将会在之前基础上兼顾前瞻性,而近期管理层对于中小企业关注度的提升使得市场开始憧憬货币政策的转向。欧美国家的债务问题本质上是其储蓄不足以及透支消费的问题,因此为了弥补相关的储蓄与投资缺口,相关国家货币贬值就变成了大概率事件。近期英国加大其国债购买,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的举措都意味着未来欧盟以及英美等发达经济体将会再次采取货币宽松的措施。这些均可能引起人民币的被动升值以及热钱流入。虽然从整体趋势而言,随着经济下行的逐渐显现,未来宏观经济政策转向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从时点来讲,系统性的货币政策转向时点还没有来到。
整体来看,虽然近期的财政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结构性放松等带来了一些市场反弹机会,但是短期来看,货币政策紧缩仍将维持。对于中小企业的定向放松,虽有利于修复此前市场过度恐慌的情绪,但难以催生大波段行情。而中交、新华保险等大盘股的发行将对市场心理形成进一步冲击,因此短期内市场将呈现震荡整理态势,资金面的束缚将是市场反弹最大的羁绊。部分三季报业绩预增、个股近期被大股东增持,二级市场表现值得关注。另外,受益于政策利好的文化产业、三网融合等相关上市公司也有一定的交易性机会。
(CIS)
(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