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很喜欢投资充满想象力的高科技公司。他们说这样的公司未来会长成Facebook或者苹果。
不是没可能,但相反——成为默默无闻,最后入不敷出的公司的概率是99%。
因为你始终无法想象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比尔·布莱森在他的《趣味生活简史》说,人类进入17世纪以后好长时间,窗玻璃还是个稀罕物品。那时候的人们出门时候总是把窗户卸下来房好,把打碎的风险降到最低。即使是在最大的房子里,一般情况下只有最重要的屋子里才装上玻璃,别的窗户统统使用百叶窗。但是你现在还在以衡量一个家庭玻璃数量的多少来判断其富裕程度吗?
所以晨星公司最资深股票分析师认为,靠单一技术推动的公司是不值得推荐的公司。因为技术不断刷新,好公司业绩转瞬就千里之外了。
买实实在在的传统行业、赢利模式看得清清楚楚的,总不会差太多。
永辉超市打的是“生鲜超市”的牌。它的生鲜分为:蔬菜、水果、肉禽、活鲜和干货六类。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自营和直采。自营就是向供货商买断,直采是直接跟农户去做生意,跳过所有的中间商或者批发商。
国都证券分析师赵宪栋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与众不同,生鲜产品突破经销商制约,赋予公司跨区域经营的能力,使得永辉的门店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明显短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新店培育期。
所以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在生长。今年上半年新签约门店数量31家,版图扩展到10个省份;新开业门店共14家, 其中福建3家,重庆7家,北京3家,安徽1家。截止六月底公司全国已开业门店数量达169家。2011年公司计划重点布局天津、 河南、江苏、四川等四省市,计划新开业门店50家。营业面积将增加45%左右,开业门店数量将超过200家。更远的未来是在东北。近年来,公司每年新开门店超过40家,预计未来仍将保持每年40-50家新门店的扩张速度。
有人对这种夸张的扩张速度提出质疑。董事长的回应是,我们的扩张是很谨慎的。我在福州、重庆做到领先,才在北京扩张,一开始也就做了两家店,现在站稳脚跟了,才开始把这个模式往外扩。
媒体报道说,永辉超市每签约一个新城市的门面,都会让拓展部去当地农贸市场调研,弄明白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再由生鲜采购按需采购。
不要小看细节。它往往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它的成绩也很漂亮。2011年,永辉超市的营业收入80亿,同比增长45%;营业利润2.70亿,同比增长95%。规模超百亿的企业,在上市后仍然能保持营业利润翻倍的增长,在目前新股上市之后,业绩就大幅滑落的上市公司中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似乎说到这样的公司,总会有人类比苏宁或沃尔玛。这次是中金公司。它认为,该公司是继苏宁之后又一家体现出明显的盈利模式可复制性和高效管理技能的连锁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可期。
另外一个被赋予高成长的理由是,目前发达国家的生鲜农产品主要通过连锁超市和食品商店销售,其中美国和德国的农产品90%是通过这类终端销售,日本通过该类渠道销售的农产品也达到70%。而我国农产品通过超市渠道销售的比重约30%,另外约70%的农产品通过传统农贸市场销售给消费者,以生鲜为特色的超市企业具备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喜欢看着政策做股票的人,请注意——永辉超市独特的经营模式被国务院七部委誉为中国“农改超”推广的典范。公司结合了传统农贸市场与现代超市的特点,既有农贸市场的价格优势以及新鲜,品类齐全的生鲜产品,又带来了现代超市舒适的购物环境和一站式购物体验。
永辉超市的财务投资人汇睿资本沈敬武非常看好政策因素,他的想法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农贸市场较为脏乱不便于管理,生鲜拿去超市卖,对老百姓对政府都是好事。这是它能做大的重要原因。
事情总是两面的。它最引以为傲的自营和直采也是它的弱点所在。这就意味着首先它必须自己承担损耗,其次现金交易也相当于放弃了占用供应商货款的便利。还有它的扩张速度和赢利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平衡。
它要成为伟大公司需要把握的细节还有很多,并没有想得那么容易。Facebook的CEO马克·扎克伯格说,值得做的事情一定是困难重重的。
起码它已经做对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