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管的管得太严了,比方说谁可以上市,谁可以融资,融多少资,然后是卖空机制。对该管的又管得太松了”,12月13日的“聚焦资产泡沫与金融监管对话”论坛上,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黄明认为长期的资本市场监管方和学术界缺乏沟通,“不沟通的结果是不知道它的监管思路是什么,它有哪些步骤”。他建议监管方把行为金融学作为一个指导监管的正确理论。
黄明介绍,对于市场违规行为,比如内部交易、关连交易、虚假披露、老鼠仓等等。最近对这几个行为打击得厉害一点,但是要接着打。复杂衍生衍生市场也是该管的,但是也管得非常松。中国有极其复杂的衍生产品,美国投行发表声明不在美国卖,在中国卖,老百姓进银行都可以买到西方银行设计、中国的银行兜售的极其复杂的衍生产品。“这是该管的,反而比美国管得还松”。
黄明认为,资本市场监管方必要维护资本市场的合理的定价,“假如市场价格经常疯狂波动的话,肯定不是一个健康市场”,关于这方面黄明认为,虽然监管方已经有认识了但是做法非常不对。“假如资本市场连着涨了几天,他马上担忧了,尤其是连着跌了几天,怕亏损了,马上来点利好消息。监管方获得市场价格稳定的作用,由他自己来做了,不是用市场,他对市场没有信任”。黄明认为应该把市场合理定价的能力给建立起来,行为金融学恰恰提出了很多思路,怎么样能让市场更理性。
黄明建议严打违规行为,假如不严打违规行为,“当通过短期违规的行为能赚钱的话,就没有人做长期的投资了。只有长期价值投资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才能从一个市场面稳定下来,不要跌得太狠”。黄明建议,当市场跌得太多的时候,必须要有卖空机制,股指期货要推出来,这样通过太高的股价通过市场机制把它凉下来。这样形成市场的合理价格,而不是通过资本市场的监管方,以半行政的手段来使得资本市场达到他们认为的合理价格。
黄明认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这应该在公司治理上把这个问题解决。当我们一大批的上市公司都是国企的时候,“当这些领导人一方面是企业家,一方面想着当官的时候,受压力的时候,怎么搞好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黄明认为,行为金融学是能够真正指导我们资本市场监管的指导思想,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监管者能够跟学术界有一个良性的沟通,这样才能导致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建设有更好的发展。
[责任编辑:mael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