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8.9%,巩固了回升向好的势头,全年保八已无悬念;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在连续4个季度的下滑后,迎来了久违的增长。经济总量占全球近四成的中美两国经济出现了比较强劲的增长,尽管还可能出现反复,但人们确实可以期待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了。在世界经济出现比较明显的好转迹象后,各国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是否能松口气了呢?笔者认为,还不能,尤其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用经济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法尚未臻于纯熟的中国来说,后危机时代的宏观调控任务可能更复杂,更艰巨。
宏观调控取得成功的前提是对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初,国际市场环境急剧恶化的形势十分明朗,中国得以做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果断应对措施。现在,虽然出现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号,但复苏前景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复苏受阻,中国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只能是继续扩内需,保增长;如果复苏强劲,则可能带来通货膨胀压力。而保增长和防通胀是要采取完全不同的政策措施的。因此,未来中国在选择调控手段,拿捏调控力度、节奏时将面临更复杂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