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环境部专家建议绿色经济指标纳入“十二五”
发布时间:2009/11/9 17:43:07
 
文章内容

“‘十二五’期间,可以建立衡量绿色发展的一整套指标体系。”

11月6日,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在中国绿色经济国际论坛上作中国绿色经济报告说。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的经济体系比较,在生产和消费领域能够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加大绿色投资的决心日趋显现。11月6日,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主任王祝雄指出,适应国家气候战略计划的要求,林业部门启动了林业行动计划,到202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

绿色投资赛跑

在2009年初,联合国环境署呼吁世界各国从2.8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刺激计划中,拿出7500亿美元投资绿色经济。目前全球有4360亿美元用于绿色产业,占总投资的16%。

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资源专家委员会主席Ernst Ulrich von Weizsacker的说法,世界经济将迎来以绿色为特征的新浪潮。前5次浪潮分别是城市化、钢铁和公路、化学品和汽车、电视和计算机,IT和生物技术。本次新的浪潮特征是资源循环利用,能源消耗降低。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绿色产业的投资,力求在绿色经济领域,尤其是清洁能源领域占领新的制高点。目前,中国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37.8%用于绿色行业投资,主要是环保、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结构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在中国绿色经济国际论坛上指出,发展低碳经济,重视绿色产业投资,不只是使得经济获得持续的动力,而且有利于就业的改善。“(对中国而言)还能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创新能留,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悉,低碳产业的投资能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比如风电产业的投资比火电投资在同等条件下能增加27%的就业,比天然气发展投资要增加66%的就业机会。

建议绿色经济指标纳入“十二五”

据王金南测算,中国目前绿色经济在2005-2007年占到整个经济的比重8%以上。预计“十一五”期间绿色产业投资总量在60800亿。

他指出,为了促进绿色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可以将绿色经济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和万元GDP物质投入,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万元GDP土地消耗,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纳入国家考核指标。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月将召开会议,向中国提供发展相关绿色经济的建议。该委员会首席专家顾问技术支持组组长任勇指出,“十二五”期间的确需要新的一整套体系来衡量经济发展,但是暂时不应该与发达国家采取赶超的政策,可以力争在下一次技术革命占领制高点。

国家“十一五”规划,目前有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森林覆盖率等指标。上述大部分指标有望达成,特别是主要污染物在5年内下降10%,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指标,目前已经取得较大的成果。

适应国家气候战略计划的要求,目前林业部门的森林固碳指标不只是扩展到“十二五”“十三五”的2020年,而是已经拓展到2050年。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主任王祝雄在11月6日称,2050年要比2020年净增森林面积4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森林碳汇能力保持相对稳定。

不过,中国下一步要加快发展绿色经济,还有很多的体制问题需要理顺。交通部科学院研究员江玉林指出,中国目前城市居民的公共交通出行率很低,公交出行率最高的北京也只有30%左右,一些发达国家的公交出行率在70%-80%左右。这使得中国小汽车占出行比例大,单位的能耗成本比较高。

导致如此大的差距,是因为中国目前的投资重公路轻公交。比如2006年全国城市建设投资5765亿元,其中城市公交占10.47%,道路桥梁占52.03%。为此,下一步需要增加公交的投资,提升公交出行率。

[责任编辑:appleli]


相关文章
  • ·[快讯]工信部:“十二五”料实现节能量6.7亿吨标准煤...
  • ·商务部确定“十二五”商务发展主要任务
  • ·发改委就“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答问
  • ·浪潮软件:受益于物联网“十二五”规划
  • ·工信部发布“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
  • ·“十二五”产业规划进入密集发布期
  • ·[图文]发改委:“十二五”期间粮棉油需均衡发展
  • ·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已形成初稿
  • ·“十二五”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力争年均增长一成
  • ·李毅中离任前定调工信部“十二五”任务
  • ·[图文]李志林:明年牛市难期待 紧抓“十二五”主线
  • ·“十二五”奠定跨年行情基础 3478有望改写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