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今日焦点
 
 
业绩现拐点 银行全年盈利有望增长10%
发布时间:2009/10/30 20:57:19
 
文章内容

本报记者 谢闻麒 张朝晖 任晓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30日发布2009年三季度业绩报告。除南京银行微降0.28%外,其余各行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工行、中行同比增幅均近两成。至此,14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1家公布了三季报,10家银行第三季度净利润均同比增加,其中工行、中行、建行、民生等增幅20%左右。除中信银行和宁波银行外,其余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也实现同比增长。

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11家银行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132.96亿元,三季度单季实现1066.5亿元。三季度同比多实现正增长。分析人士认为,受净息差扩大等因素影响,银行业绩拐点已经显现,并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银行业全年业绩增长将达到10%左右,2010年业绩增长20%左右。

业绩增长

资产质量提高

工行和中行以良好的业绩带领了银行业的“报喜”。在中国会计准则下,工行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99.08亿元,同比增长7.74%,基本每股收益0.30元。截至2009年9月末,工行资产总额11.67万亿,同比增长19.60%,每股净资产1.93元。工行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35.95亿元,同比增长19.14%。

中行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0.56亿元,同比增长4.82%,基本每股收益0.24元。截至2009年9月末,中行资产总额8.34万亿,同比增长19.94%,每股净资产1.95元。中行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10.51亿元,同比增长22.65%。

相较而言,中小银行业绩较为逊色。北京银行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9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71元。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4.69亿元,同比增长0.10%。

宁波银行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3亿元,同比减少2.08%,基本每股收益0.41元。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0.02%。

南京银行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4亿元,同比增加0.91%,基本每股收益0.67元。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24亿元,同比减少0.28%。

与此同时,各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实现“双降”,显现出应对风险继续发展的动力。截至9月末,工行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11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8%,较上年末下降0.6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则较上年末大幅提升了18.22个百分点,达到148.37%。

中行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减少121.81亿元,不良贷款率1.6%,比上年末下降1.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44.66%,比上年末提高22.94个百分点。

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数据也有类似表现,其他已披露三季报银行也表现出信贷质量得以持续优化,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的特点。

总体而言,净息差回升推动利息收入增长,中间业务稳步发展,经营成本减少,共同推动银行业绩回暖。

净息差回升

明年业绩增幅有望超两成

净息差触底反弹成为银行业绩回暖的重要原因。分析师普遍认为,信贷结构改善和存款活期化趋势加强推动了银行净息差扩大。

以低利率的票据融资替换成较高利率的一般贷款提高了银行生息资产的收益率。以中行为例,该行第三季度在境内新增人民币贷款中,票据贴现占比从2009年6月末的22%显著下降到9月末的7%,使得该行在外币贷款收益仍难有起色的情况下,有效保证了三季度的业绩增长。

与此同时,三季度银行业的活期存款占比持续上升减少了银行利息支出,也为银行净息差扩大作出正面贡献。

由于不对称降息和流动性增加的影响,上半年银行净息差快速缩小,银行试图通过急剧扩大放贷规模“以量补价”,但半年报以业绩平平、半数银行利润同比下降告终。而三季度则因净息差略微企稳回升,银行便迎来一片报喜业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这说明目前是利差而非规模决定了银行业绩,“以量补价”不如“以价补量”。

连平表示,四季度乃至明年,在宏观经济复苏和股市吸引资金等因素影响下,存款活期化的态势仍将延续,将继续有助于银行放贷成本降低;而流动性也不会像今年上半年一般充裕,将有利于银行的贷款定价。此外,随着“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等大项目放贷完毕,下半年将多为中小企业客户,银行的议价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华泰证券分析师刘晓昶认为,通胀预期将使商业银行净利差和净息差逐步修复,贷款规模扩大,谈判能力增强,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使商业银行获益。

天相投顾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石磊认为,从三季报来看,银行净息差见底反弹趋势已经确定,净息差能否继续扩大,主要在于明年能否加息。加息一方面将缩减市场流动性,加大银行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加息一般不会变动活期存款利率,这意味着银行净利差能够进一步扩大,有助银行业绩。

石磊预计,受盈利不断上升和去年四季度基数较小影响,2009年银行业业绩有望达到15%—20%的增长,明年银行业增速有望超20%。

连平对银行业业绩增速预测较低,他认为今年银行能确保实现正增长,但幅度不会很大,在5%—10%;明年增幅略高,但除非很大的政策收紧,否则增速难以超过20%。他对加息预期也持较谨慎态度,他认为,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为了防止资本流入加快,政策利率提升将相对慎重。

补充资本将成未来热点

由于银监会向各商业银行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要求主要商业银行只有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7%才能发行次级债,而且次级债原则上应面向非银行机构发行。华泰证券分析师刘晓昶认为,这些要求增加了次级债的发行难度和发行成本。资本监管加强将对银行业未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已披露三季报的11家商业银行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浦发银行和深发展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无法达到7%的监管要求,虽然深发展三季度核心资本充足率依旧徘徊在5%左右,但较中期增加了0.12个百分点,达到5.2%。

为了应对监管层对核心资本的要求,资本充足率临近监管底线的几家股份制银行已经开始积极地股权融资行动。民生银行正启动H股增发事项,预计募集资金300亿元左右;融资完成后,核心充足率将达到8%以上。浦发银行已经顺利非公开发行股票9亿股,募集资金148亿元。招商银行也发布公告,该行将进行A股和H股配股融资,融资额度为180亿元至220亿元。

此外,由于银监会对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采取了新老划断的方式,划断期截至2009年7月1日开始。从上市银行的角度讲,除了工行、中行和建行今年7月份分别发行的400亿、400亿和200亿元次级债,持有行面临一定的扣减压力之外,兴业银行近期发行的100亿元次级债是在新政已经开始公布之后,应该已经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

东北证券分析师唐亚韫认为,对于已经完成定向增发但是资本充足率不到10%,三季度核心资本充足率仅为6.76%的浦发银行而言,其新发次级债的空间被完全封杀。对浦发银行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yuzedu]


相关文章
  • ·业绩现拐点 银行全年盈利有望增长10%
  • ·改革开放30年西藏经济年均增长10%以上
  • ·北京拟出台刺激经济方案 确保GDP增长10%
  • ·发改委专家:预计今年GDP仍有望增长10%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