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
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及市场中介机构提供的一系列统计数据,证实了上述结论。以发行改革《指导意见》提出的预期目标一一比对:
“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得到重视,向有意向申购新股的中小投资者适当倾斜”——散户账户网上申购获配比例是2008年的3倍。统计显示,三金、万马、家润多三股网上申购中签率分别为0.17%、0.13%和0.25%,与2008年71家中小板公司平均0.08%的中签率相比,有成倍的提高。三股网上申购户数分别为336万户、280万户和168万户,显著高于2008年平均的41万户;而其中个人账户占比,三股平均为97.99%,是2008年平均29.58%的3倍多;股票分配至个人账户的比例,三股均高达98%左右,也是2008年平均29.58%的3倍。
“提升股份配售机制的有效性,缓解巨额资金申购新股状况”——通过改革,机构资金明显被“赶到”网下。由于单一机构单一账户申购且设定千分之一申购上限,机构资金倾向于集中在网下申购。数据显示,三股网上冻结资金量分别为4200亿元、3400亿元和3100亿元,相比2008年平均5200亿元的水平较显著下降;而网下冻结资金量则分别为300亿元、217亿元和478亿元,与2008年平均210亿元相比有所提高;网下配售比例与2008年相比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与之相应,此前往往出现的跨行巨量调拨头寸申购新股情况较为明显地缓解,如桂林三金新股申购跨行调拨头寸金额仅为140亿元,而2008年平均高达320亿元。有关机构分析认为,新股申购对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的影响也有显著降低,与改革前新股申购影响资金短期拆借成本的情况相比,“能够感觉到(改革后)对拆借资金成本的影响力度在降低。”
“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优化”——通过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一级市场定价更接近于二级市场同行业公司估值水平,打折幅度收窄。
三股定价市盈率/同期二级市场同行业市盈率分别为32.89倍/35.92倍、30.88倍/36.02倍和30.58倍/36.63倍,与二级市场水平相比,分别打了92折、86折和83折,而2008年,平均要打53折。
同时,“增强揭示风险的力度,强化一级市场风险意识”的改革目标,也在三股发行过程中得到初步显现。
业内人士评价说,上述数据初步显示了发行改革的效果,特别是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三家公司发行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上述数据体现出的良好效果更加来之不易,说明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指导意见》当中确立的原则、目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同时“从发行活动中的主体行为,到交易活动中主体行为,基本上积极、正面地对改革措施做出反映。”
“改革的趋势也是很好的。”有关专家指出,改革通过机制的演进,将带动市场各方主体认识的统一和深化、行为模式的改善和变化、约束制衡机制的强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改革效果有望更全面、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改革目标不会一蹴而就地实现,改革本身也是分步推进的过程,还要循序渐进、不断完善,“不能期望发行改革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市场各方仍然要继续努力,归位尽责。”(周翀)
?
发行改革的场子、位子和调子
市场各方高度关注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截至三只中小板股票完成发行,可以作一小结。正如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的那样,市场主体积极正面回应改革,改革成效初显且趋势良好。
我们认为,评价改革的效果、审视改革的路径乃至展望改革的未来,形象地说,需要为发行改革看场子、占位子、定调子。
首先,为改革看场子。这就是说,我们认识、研究和评价改革,要认识、研究和评价改革所处的市场环境——“新兴加转轨”。惟其新兴,则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推动发行改革,则不似成熟市场靠自然演进,而需政府主导,且发行改革必然带动、影响相邻、相关领域的改革,发行改革自然有先锋、突进的意味;惟其转轨,则有必要意识到,发行改革基于现实的市场环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亦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综合配套。
其次,为改革占位子。这就是说,我们认识、研究和评价改革,要认识、研究和评价改革的边界。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与改革效果要一一对应,凡不应归于改革能效范围内的问题,则不应用来评价改革的效果。比如,长久以来存在于IPO和再融资环节中的“圈钱”争论,实质反映的是公司治理和股权文化的问题,但却突出表现在发行这个环节之中。公司是否融资、以何种方式融资、募资投向,本来是商业判断问题,在良好的公司治理和股权文化中,这种行为必然受到良性的约束和制衡。而在我国,则表现为小股东、大股东、管理层相互之间的不信任、不约束,情绪表达远远超过理性作为。类似的问题,发行改革再到位,恐怕也无法解决。再如,上文中的发行共性问题,显然也远远超出当前发行审核的范围,超出发行工作的边界,指望发行改革解决这类问题,显然也不够明智。改革的边界清晰于《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和原则;改革要取得边界以外的效果,则必然需要综合配套。
最后,为改革定调子。这就是说,我们在明晰场子、位子的基础上,应全面、理性评价改革,争取共同通过自身的努力——归位尽责,形成更多的共识,为改革的推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应该说,三只中小板股票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定下了好调子;但是,下一步更大改革效果的取得,则还要强调市场主体进一步的归位尽责,询价对象要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客观报价,而不能挟二级市场散户自重高报价、抢筹码;发行人应树立发行上市的正确理念,积极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加强募集资金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经营水平,维护股东合法权益;承销商要勤勉守信,维护买卖双方的长期利益和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投资者应当充分关注定价市场化蕴含的风险因素,切实提高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风险意识,强化价值投资理念,避免盲目炒作。
我们相信,随着监管层和市场主体持续做好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后续工作,并继续分步推进、完善改革措施,作为市场咽喉的发行体制必将进一步理顺,并进而为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周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