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美国清洁能源企业正试图进入中国市场,我想问,你打算怎么支持美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这是美国企业家抛给他们的商务部长骆家辉的难题。
7月17日上午出席在上海波特曼酒店举行的早餐会,骆家辉面对的不再是中国的政府官员,而是将近200家美国在华企业的负责人。
在和企业家们一起共进早餐后,“清洁能源”再次成为骆家辉发言的主旨。骆家辉的发言在市场准入、“碳关税”等中美两国存在分歧的问题上,再次坚持美国立场。
“更自由的市场准入和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的关键。”骆家辉对所有在场的美国企业代表做出承诺。“不单是在清洁能源领域,在金融、服务等行业,我都会帮助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变得更加容易。”
在活动最后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骆家辉表示,中美清洁能源合作和应对气候变化将是本月底在华盛顿举行的首轮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S&ED)的主要议题。
中美能源领域最新的一个分歧便是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所提出的“碳关税”,但在此前的中国之行过程中,骆家辉和朱棣文这两位部长却对这个问题绝口未提。
所谓“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朱棣文在其就职不久后公开表示,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实施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对这些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这有助于避免使美国制造业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状态。美国众议院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已经通过了征收“碳关税”的条款。这一严重违反WTO原则的做法遭到了中方的坚决反对。
当在场的一名美国企业家向骆家辉提出中国政府对“碳关税”问题的反对意见时,骆家辉指出,考虑到参议院还没有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现在并不是讨论“碳关税”等具体条款的最好时机。
但与此同时,骆家辉强调:“美国消费者享受到来自其他国家廉价商品的很大便利。但是如果这些廉价商品来自于高耗能和高排放,那么美国消费者应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和北京之行相似,骆家辉的“上海之行”中反复强调的依旧是“美国先进技术应用于中国市场,可以帮助中美实现双赢。”
即便在之后举行的世博会美国馆奠基仪式上,骆家辉仍将两者紧密联系。“美国馆将为美国提供展示其技术创新,特别是清洁能源技术的舞台。而且清洁能源也符合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但骆家辉在发言中所提到的“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燃料”等技术并非可以大幅度推高中国技术水平的核心技术。
虽然在发言中骆家辉多次重申美国立场,但在活动最后,骆家辉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仍强调:“中美双边关系是当下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个伟大的国家应该在更多问题上进行对话并达成共识。”在他看来,过去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向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的转变就是最好的明证。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张建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骆家辉在担任华盛顿州长时就大力推动对华贸易。他出任商务部长本身就已经反映了奥巴马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态度。
“但在美国国内存在工商界支持自由贸易,蓝领工人反对对华自由贸易的现象。特别是在钢铁、纺织品等美国夕阳产业,并不排除美国对中国的产品继续实行限制措施。”张建新说。
(特约记者戴宁对本文亦有所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benl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