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把持全球40%石油产出的欧佩克组织决定暂不宣布减产计划,而是要“等待一段时间以观望上一次减产的效果”。受此影响,全球油价周一再度下挫,截至记者发稿前,纽约商品交易所电子交易时段1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较前一交易日下降1.47美元,降幅达2.7%;伦敦1月份交割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幅也超过了2.5%。
市场分析人士担心,欧佩克在减产问题上的犹豫不决很可能使国际油市重新上演10年前的暴跌走势;而欧佩克各成员国则担心,减产虽然可能暂抑油价下跌,但由出口减少导致的收入缩水可能会威胁到各国未来的预算平衡。
欧佩克的最近一次减产计划是在10月24日作出的,各成员国同意自11月1日起将石油日产量削减150万桶。然而,受全球经济持续恶化和商品价格泡沫萎缩拖累,此次减产计划宣布后国际油价仍难见起色,过去一个月内陆续跌破每桶60美元和50美元大关,较7月份高点已急剧下跌67%。外界普遍认为减产已经是欧佩克组织为遏止能源价格急剧下跌所必须采取的行动。
德意志银行首席能源分析师阿丹姆近日指出,欧佩克石油输出国和所有其他国家一样,都面临着当前经济下行的严重冲击。在过去,每当有明显的全球性经济下行时,欧佩克总是不得不通过一系列的减产来稳定原油市常彭博数据显示,欧佩克10月份宣布的减产计划意味着其一次性削减5.2%的原油日产量,这相当于全球第九大经济体西班牙一天的原油消耗量。
但显然,相比于潜在需求的大幅缩水,这个幅度尚不足以稳定油价。美林集团预计全球将出现25年来的首次原油需求下降,预期明年第一季度国际油价将触及平均每桶43美元的底部,这将较其上周收盘价再度下跌21%。此外,因为近一步看淡整体经济前景,欧佩克、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能源部11月纷纷下调全球原油需求预期。欧佩克将其对明年世界原油日均需求量的预测缩减了0.6%,即53万桶,国际原子能机构则将其预测下调了0.8%,即67万桶。华盛顿一位资深能源顾问表示,油价随需求下跌而走低,没有办法知道这种走跌的趋势会持续多久。
这一局面让人们很容易联想起10年前国际油市走出的暴跌行情。1998年的12月,国际油价由两年前的峰值水平急挫61%至每桶10.35美元,当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欧佩克低估了亚洲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伊朗、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等各石油输出国对于是否减产犹豫不绝,加上当年美国暖冬导致需求下降,其结果是能源市场供应泛滥,油价一路下跌。
眼下,全球经济形势之恶劣程度较10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需求大幅缩减已毋庸置疑。消耗全球三分之一原油产量的前三大经济体美、日、德日前已经或接近陷入衰退。美国能源部上周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供应已经连续第九周上扬,这是自2005年4月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供应上扬周期。而美国石油学会上月18日发布的报告则显示,今年前10个月美国的燃油需求出现了27年来的最大下跌。形势的险恶从油价下跌的幅度上已经得到了反映。上一次油价回落61%用时两年,而本轮油价近4个月就跌去近七成。
种种因素决定,欧佩克维持目前原油产量的可能微乎其微。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纳伊米表示,每桶75美元的原油价格是一个能够支持石油输出国在新领域内投资的“公平价格”,暗示该组织将在本月17日召开的下一次会议上宣布减产。该组织秘书长巴德里也强调保持75美元的油价将有助于刺激石油开发项目投资,并称欧佩克下次减产的规模可能比较大。
的确,对于以石油出口为国民经济命脉的各石油输出国来说,油价走势直接决定了其财政预算能否收支平衡。西半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委内瑞拉在制定其2009年预算时是以平均每桶原油60美元为基础计算的。石油占到委内瑞拉90%以上的出口,而该国一半的公共支出要靠石油出口收入支持。同样,俄罗斯2009年的预算支出计划则是在每桶乌拉尔原油95美元的基础之上制定的。俄财长库德林9月中旬表示,如果油价平均在每桶70美元,则俄罗斯可在明年实现收支平衡。目前,俄罗斯基准油价乌拉尔原油已经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
伦敦全球视野分析师西蒙表示,石油输出国确实手中掌握控制油价的杠杆,但这要取决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保持团结。“他们正面临预算短缺,因此即使削减石油输出会抬高油价,他们也会因为产出下降而遭受损失。”他说。
至于未来一段时间决定国际油价的最关键因素,国际原子能机构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认为还要看“全球经济将如何表现”。有分析人士指出,现阶段各跨国石油公司因担心油价走低可能会导致新的开采项目无法实现盈利,正在削减投资计划并放缓项目进度,这可能会在需求真正复苏时影响供应,从而促使油价反转时出现一波较明显的上攻态势。美林预计油价可能会在明年下半年扭转跌势,2009年全年国际油价将平均在每桶50美元;而巴克莱集团10天前公布的报告则预计下一季度国际油价即有可能回升至每桶72.1美元,2009年全年均价将在100.5美元左右。(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