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基金行情基金学校
分类导航
 
 
中国基金业进入重要转型期
发布时间:2010/11/29 20:56:38
 
文章内容

人才流失应引起关注

证券时报记者:如何看待公募基金人才流入私募的现象?

胡琦:辨证地看,这也不是绝对的坏事,说明这个行业培养了很优秀的人才。这些人具备了一定的企业家精神,愿意自己去承担风险,由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自愿转为创业者的角色,另外从社会的角度讲,这也有利于资源优化。但是,如果把视野聚焦到基金行业来看,这确实是个问题,人才的流失会对这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在一定层面上是由制度造成的。如从业人员不能进行投资、股权激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得到制度层面的回应。

◎个人观点

市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投资者日益成熟,投资工具也逐渐多样化。以前投资者购买基金后,资产配置的工作交给了基金公司,但部分比较成熟的投资者希望基金公司提供多元化的投资产品,他自己去进行选择,这就要求基金公司提供更多的投资产品;此外,随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衍生工具的发展,也为基金公司投资品种多元化提供了基础。

量化投资将会成为一个趋势,量化投资通过行为金融的把握来进行投资,能有效满足投资者追求多元化回报的需求。

以前基金业的发展更像是在家长的保护下,不断长个头,进行量上的发展,现在长得差不多,就要追求心理上的成熟,智力上的提升,注重质上的飞跃。

美国债券基金与货币基金大发展时期是从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美国经历了60年代经济的大发展,中产阶级崛起,社会财富大量增加,在通胀的情形下,老百姓具有较强的财富保值需求,导致储蓄搬家,大量资金从银行账户流向债券基金与货币基金。虽然中国与美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有所不同,但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正与美国当年债券基金与货币基金大发展的阶段相似,且国内银行近30万亿居民储蓄为固定收益类基金的大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从美国基金业发展的历史看,从最初封闭式基金在交易所上市,到开放式基金迅猛发展,再到ETF的脱颖而出,交易所在美国基金发展中始终占有无可替代的位置,在我国应该也不会例外。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投资全球化、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以及对指数资源的开发整合等,都将成为我国ETF发展的催化剂。

2022年后中国将步入人口的老龄化阶段,人口老年化带给市场的压力迫在眉睫,因而我国养老金也将有飞速的发展。未来养老金将成为推动我国固定收益类基金与交易所交易基金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文章
  • ·[图文]中国基金业进入重要转型期
  • ·理柏最新报告显示 A50中国基金连续净申购
  • ·[图文]中国基金业遭遇空前人才荒
  • ·[图文]2009年中国基金业十大新闻
  • ·福布斯中国基金排行榜:最佳股票型基金30只
  • ·中银中国基金8月24日起恢复正常申购
  • ·中银中国基金逆市限购
  • ·肖风:未来中国基金业会更加国际化
  • ·中银中国基金:布局未来三年股市市场整体估值合理
  • ·理柏中国基金奖揭晓
  • ·博时基金获2008年度最佳中国基金公司奖
  • ·招商局中国基金:不会以最低定价卖兴业招行A股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