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股票入门股票分析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罗平锌电等套保暗藏缺陷 赌博心态放大亏损
发布时间:2011/11/5 15:20:04
 
文章内容

  中粮屯河演示“有效套保”

  由于严格遵守现行的套保会计制度,中粮屯河堪称有效套保的典范。在去年白糖市场的极端行情下,中粮屯河连续多次提高套期保值业务的保证金规模,在引起舆论普遍关注的同时,也将国企有效套保的全部过程展示在公众面前。

  今年1月12日,中粮屯河发布董事会公告,计划将套期保值的资金规模从原先批准的6亿元增加至12亿元。此前,中粮屯河已3次提高参与套期保值的资金额度。因屡次增加套保资金的行为,市场怀疑其套保出现巨亏,并有媒体公开发文讨伐。

  随着财务报告的公开,中粮屯河参与白糖套保的过程逐渐清晰。当白糖的期货价格在每吨5000元上方时,中粮屯河进行了套保卖出。由于公司的白糖生产成本控制在3000元/吨,根据以往的经验,能在5000元这个价位上方卖出显然是划算的。

  然而,不幸的是,2010年白糖价格一路走高,从5000元/吨左右攀升到6000元/吨,又迈过7000元/吨大关,最终达到7600元/吨的历史高价。“糖高宗”时代,中粮屯河的套保卖单损失惨重,为了维持头寸避免爆仓,公司不得不不断增加保证金规模,这正是外界所看到的那一幕。最终,在充裕保证金的护驾下,中粮屯河成功实现了交割。

  在2010年的年报中,中粮屯河的套保业务和现货业务进行了完全“对冲”,并没有体现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下。公司对此公开回应,在套保过程中,公司一直没有进行过平仓操作,而是进行了现货交割,并没有亏损。期间唯一可供挖掘的线索是,在年报里“其他流动负债”项下有3.93亿元的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3.08亿元,根据附注可知正是公司参与期货糖的浮亏。

  中粮屯河为何要死保头寸?对此,市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为中粮集团旗下企业,做空虽然在经济上有损失,但可以体现其平抑糖价的社会效益;二是由于目前的会计制度限制,如果公司在套保过程中进行平仓操作,其浮动亏损就变成了实际亏损,而该笔损失极有可能被当作投资损益单列,在财务报表上出现在“非经常性损益”栏下,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所以公司宁肯不断增加保证金,也要死撑到交割。

  一家国有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每年需要对原材料铜进行套保,虽然有相应的经营活动对应,但在财务处理上一直达不到“完全有效套保”的标准,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如果套保业务是盈利的,一般就直接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平仓操作,如果套保业务出现亏损特别是亏损额度相对较大时,公司会选择进行实物交割,并最终通过期现货“对冲”掉该笔浮动亏损。

  内部评价机制助长投机

  不得不参与的套保业务,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家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做套保业务最大的困境是相关人才短缺。一位实际参与套保业务的人士则认为,目前的评价机制不利于套保业务。

  “套保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懂金融,又要熟悉所在的行业,金融方面也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需要有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另外,还对个人的心态、信念都有很高的要求,套保单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一笔单子下去马上就可能赚很多,也可能亏很多,一般人玩不了。”这位高管介绍。

  湖北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也向记者证实了这种说法。他们公司产品中包括PVC,在PVC期货上市的时候,多家期货经纪公司曾上门服务,提供各种参与货套的建议,公司领导最终决定试一试,但在尝试着交易了几次之后,觉得盈亏波动太大无法控制,就没有进一步参与。

  “主要还是没有相关的人才。首先,领导自己要懂,直接负责人更是要特别精通;另外,财务会计、实物交割方面也都要有配套的人才。” 据该财务人员介绍,虽然目前公司安排了人员盯着期货价格,但主要是为现货价格服务。

  “期货说简单非常简单,除了买就是卖,看涨就做多看跌就做空,但真要把套保做好,又是非常的困难,一方面需要非常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能够设计出理论上可行的套保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具有较长期期货交易经验的交易员。虽然目前国内的人才积累方面比前几年要好很多,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湖北一家大型期货公司的高管告诉记者。

  但是,正在帮助某上市公司做套保业务的杨先生则认为,对套保业务的评价机制,是制约套保业务发展的关键。

  “现货市场赚,期货市场就会亏;现货市场亏,期货市场就会赚。但现在的很多做法和考核办法,其实是对套期保值的误解。”杨先生表示,“像今年的行情以下跌为主,我们对原材料做买入套保,只可能是亏,最好的结果就是不做,但不做事也不行啊。”

  “套保做得好不好,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公司对我们的考核办法也是与我们做的结果有关,要是亏了,我们肯定没有奖金拿。”杨先生透露,“说到底,领导还是希望这块业务能赚钱。”

  与会计问题一样,不能和现货市场的经营成果结合起来考核,确实是上市公司套保业务的一大制约。

  套保部门要想出成绩,只能尽量赚钱,这样在公司内部才有说话的底气,对外报表也好看。然而,这却和套期保值的初衷相违背,也助长了投机的动力。

  学者建议

  借力期货经纪公司

  上市公司不愿意谈及而监管层却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目前在上市公司套保业务过程中几乎没有监管。根据目前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业务之前,需要董事会讨论同意,其参与额度也需要董事会批准,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参与过程中却没有监管,投资者更是只能通过财务报表中的零星披露信息来了解和揣测,或者等到公司发生大的损失之后再通过公告了解。

  “期货毕竟是杠杆交易,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套保很容易就做成投机,大中型企业一般有比较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出问题的概率不大,但一些小公司就很难把握。”长江期货一研究员向记者表示,目前绝大多数公司财报里反映的“由于不符合完全套保条件”,部分就是因为投机交易。

  事实上,目前上市公司的套期保值业务,主要靠公司内部进行风险监控,但“自己管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事。部分大公司如江西铜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每天都会进行结算并有评估,但也有一些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明显跟不上。

  欧美等金融发达国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长江期货研究员黄骏飞介绍,期货经纪公司会承担一部分监管责任,公司参与套保业务是否过度,期货经纪公司是非常清楚的,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如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都会找经纪公司咨询。事实上,大多数银行都有自己的期货经纪公司,银行在考察一个公司的信用时,会将其参与套保业务的情况作为重要考察指标。

  有学者建议,目前大多数保荐机构都有下属期货公司,对于部分刚参加套保业务或者套保尚不熟练的上市公司,不妨委托保荐机构下属的期货公司进行相应监管,并定期出具上市公司参与套保业务的报告。虽然短期会增加运营成本,但有利于套保市场以及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上海证券报 ⊙记者 覃秘 ○)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有色金属早盘走强 罗平锌电涨6.59%
  • ·罗平锌电成2012第一牛股 游资吃上“最后晚餐”
  • ·[图文]罗平锌电等套保暗藏缺陷 赌博心态放大亏损
  • ·锌价大幅跳水 罗平锌电等6股步步惊“锌”
  • ·罗平锌电半年报诡异重重 上市两年亏损上亿元
  • ·[图文]罗平锌电(002114):国储收锌 积极竞标
  • ·[图文]罗平锌电(002114):快速涨停 再拾收储涨势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