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7月CPI创年内新高 三季度或迎来物价拐点
发布时间:2010-8-11 20:34:03
 
文章内容

国际粮价上涨会否继续推升CPI?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国际农产品价格在过去一个月里也经历了“狂飙突进”。很多人担心,国际粮价上涨会不会继续推高国内食品价格乃至CPI?

进入下半年后,国际农产品价格在小麦以及原糖等品种的带动下大幅上涨,7月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上了37%;豆油价格7月份也上涨近10%,众多谷物类品种都收回了上半年的全部跌幅。

而由于俄罗斯政府近日宣布暂时禁止粮食及粮食产品出口,芝加哥期货交易所8月5日小麦期价以每蒲式耳7.8575美元的涨停价报收,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高,并带动玉米期价盘中一度触及13个多月以来的高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有很强牵引力,在国际农产品价格涨如此厉害背景下,要求提价或者惜售的行为都会推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数据显示,综合大豆、玉米、强麦、籼稻四种国内上市农产品的文华谷物指数在7月份上涨了3.71%,是自去年11月份以来的单月最大涨幅。

不过,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露认为,我国小麦自给率较高,国内粮食消费主要依靠国内供给,国际粮价对国内市场影响不会太大。目前我国粮食总供给是充足的,在这之前我国夏粮连续6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足,总体而言粮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二季度中有些粮食品种,包括小杂粮确实涨幅较大,但仍然是一种结构性的上涨。

CPI或将在三季度迎来年内拐点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未来物价仍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弹,但随着物价下拉因素增多,通胀压力趋于缓解,三季度CPI或将迎来趋势性拐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虽然7月份CPI创下年内新高,但去年同期低基数导致的翘尾因素仍然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在3.3%的同比涨幅中,翘尾因素占2.1%,而新涨价因素只占到1.2%。

“单个月份突破3%并不会影响全年调控目标。”他说,“短期内CPI还可能会出现小幅的波动,但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调控来看,更应该注意PPI的快速下行。”

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延续上月见顶回落态势,同比上涨4.8%,增幅比6月收窄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4%。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唐建伟认为,我国实体经济需求放缓下的制造业产能过剩将抑制物价继续上行。在我国CPI商品构成中,制造业产品约占44%,因此,制造业产品价格对CPI影响举足轻重。在实体经济需求减缓,大量闲置产能和产成品库存积压的情况下,供应量大量增加的家具、服装、家电、汽车、电脑等制造业产成品价格的稳中趋降,将抑制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涨。

陈露、唐建伟等专家认为,随着货币信贷增速平稳回落,欧债危机以及中国新汇改舒缓输入性通胀压力,下半年正翘尾效应见顶回落减缓物价上涨,这一系列因素都有利于制约通胀压力攀升。全年物价控制在3%以内问题不大。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7月CPI创年内新高 三季度或迎来物价拐点
  • ·广州7月CPI同比上涨3.2% 旅游价格涨幅大
  • ·7月CPI创年内新高 食品价格占新涨价因素75%
  • ·7月CPI或降至6.7% 8月料回归“5字头”
  • ·国内物价上涨压力逐渐转移 7月CPI涨幅或升至5%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