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人均科普经费投入京沪超10元 广州仅1元
发布时间:2010-7-8 20:10:20
 
文章内容

  事实上,与其他城市相比,同科技馆建设直接相关的广州市人均科普经费投入一直较低。显示:早在2007年,上海市的人均科普经费投入已经超过10元;2008年,北京市的人均科普经费投入达11.59元。而据广州市科协一负责人透露,目前广州的人均科普经费投入才一元多!而诸多的科普基地,也面临着财政窘境。华南植物园廖景平博士介绍:有统计数据显示,47%的科普基地收益都在50万元以下,而它们每年的支出多数会超出100万元。其间高达近50万元的亏空,一定要借助于财政的补贴。“目前,广州市的科普投入,与广州的GDP和城市发展水平,并不相称”!

  2 2 据记者了解,早在今年年初,广州市科信局已就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的审计报告作出了建议,提出将从管理体制、宣传、场馆建设等方面改进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的现状。不过,有行内人士表示,用作科普的财政拨款,多以十年前制定的《广州市科技普及条例》为依据,早已不适合当前的发展需要。“财政加大科普资金的投入力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业内声音

  以审计报告衡量建设水平,不妥

  广东省科学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之明:看到市青少年科技馆的审计数据,很有压力。因为科学中心的投入更大,相比而言,盈余占比更小。每年光空调费就得200万元,而设备更新维护的费用更要上亿元。作为一个公益场所,用审计报告一味衡量科学馆的建设水平,值得商榷。

  江浙有,广东为何独缺“科普师”

  华南植物园廖景平博士:在广东,科普工作者的地位并无相关的资质确认,而江浙却有“科普师”的职称!这一职称,可以调动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也可给予科普工作者更高的社会地位。因此,除给予科普更多的资金扶持外,还需关注科普工作者这一特殊群体。

  相同困境

  记者巡城发现,广州三个冠以“科学馆”名称的科普场所——— 广东科学中心、广州青少年科技馆、 南沙科学展览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 南沙科学展览馆,更是在4月中旬,静悄悄地关闭了……

  广东科学中心

  “若遇审计排名,恐怕也排最末”

  事实上,如果没有学生群体“春游”“秋游”或者旅行团,偌大一个 广东科学中心,非常冷清。“比如上周五,除了一个180人的参观团和一两个旅游团,科学中心几乎没有其他游客。” 广东科学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之明说。可科学中心规划中的日接待量是1万人,实际与规划的差距非常大。因此, 广东科学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今年的接待量有点忧心。若是拿这个一年需要投资近1个亿的庞大科学馆,同市青少年科技馆一样进行审计,“恐怕也得排到最末”,陈之明说。

  南沙科学展览馆

  三月前停业整顿,政府部门称不知

  南沙科学展览馆,1999年由霍英东基金会投资建成,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展品300余件,2006年时,还是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科普馆,一度名扬海外。记者循着地址,辗转3个小时才抵达,但却只能面对一个空荡荡的建筑。“ 南沙科学展览馆3月20日就停业了,4月中旬人员完全解散,后来展品也开始变卖,前几天,把水生馆的金鱼也完全卖掉了!”门口停车场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随即,记者致电咨询广州市科协、广州市科信局相关部门,除个别人士外,多数工作人员根本不知“ 南沙科学展览馆停业整顿”的消息。华南植物园廖景平博士还透露:去年很多科普专家还建议 南沙科学展览馆更新一下放映的科技电影呢!也有消息人士透露,他们可能遇到了经费困难,难以为继。其他知情人士对此则不愿多谈。(记者 刘玮宁)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图文]人均科普经费投入京沪超10元 广州仅1元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