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财经新闻财经要闻
 
 
周4公布数据 刺激政策退出与否迎来关键节点
发布时间:2010-4-13 18:53:22
 
文章内容

  退出时机来临?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通胀时代。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货币政策应该尽快地收缩,没什么时机问题,越早越好。

  ———许小年

  鉴于对经济未来走势的乐观,昨日很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已经到来。

  “经济数据过热也可能逼迫央行推行调控政策。”李稻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原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及亚太区经济首席分析家谢国忠也认为,中国过度的经济刺激政策需要尽早退出。否则,在可见的将来,通胀率可能达到两位数。

  分析人士表示,退出的时间越快越好。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就持有这样的观点。在他看来,其实通胀早已经到来了。

  许小年解释说,(通胀)去年表现为资产价格的通货膨胀,包括楼市价格的暴涨,今年又从楼市扩展到了CPI、PPI。

  许小年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尽快收缩。他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通胀时代。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货币政策应该尽快地收缩,没什么时机问题,越早越好。”

  之所以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实施刺激政策退出策略,分析人士认为,政府的担忧在于投机性资本的流入风险。

  对于这个问题,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的回答是,对于那些较早实施“退出”战略的国家,投机性资本流入的风险“总是有的”。但是,继续保持过于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所带来的风险“要大得多”。如果持续保持宽松政策,反而会加剧实体经济的通胀风险,同时也有可能增加资产市场的风险。

  在谈到中国应当何时从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中退出时,罗奇表示,现在“是时候开始了”。他认为,中国的政策“十分具有弹性”,因此没有必要继续坚持一项在2008年到2009年,经济危机最深重时期所制定的政策。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士都认为刺激政策需尽快退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对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从长期来看,任何刺激政策的退出都是必然的,但是在经济回暖的基础尚不牢固时贸然退出,不但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甚至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因此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不宜操之过急。”

  种种迹象也似乎正暗示着决策层在决定“刺激政策何时退出上”并不着急。此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4日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国际经济复苏的形势还有可能出现反复,甚至二次探底,仍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大好形势。

  退出如何上演?

  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这些不仅仅是一个决策的问题,而且需要艺术化操作。

  ———王军

  相对于何时退出,市场似乎更关注如何退出?“退出比决定刺激还要难一些。”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在退出政策的选择上,有很多技巧需要处理。

  “先退出财政政策,还是先退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先退出哪些方面,后退出哪些方面,同时需要货币政策怎么样的协调和配合;货币政策先退出哪些方面,后退出哪些方面,同时需要财政政策怎么样的协调和配合。”在王军看来,“这些不仅仅是一个决策的问题,而且需要艺术化操作。”

  不过,多数分析人士都认为,加息是不可避免的。罗奇表示,这是“退出”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正如温家宝总理近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强调的,财政稳定也是“退出”战略的核心问题。

  在罗奇看来,今年一月份央行宣布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就已经宣告了“退出”政策的启动。

  “央行的手段有很多,准备金率可以再提高,也可以考虑加息。”许小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实际利率是负的,有很大的加息空间。

  近几日,市场上甚至有传闻说,或许过几天披露3月及一季度经济数据后,央行就会突然宣布加息或再上调准备金率,甚至二者并用。

  不过,在高辉清看来,还没有那么快。他认为,我们现在肯定面临政策窗口打开的问题。“人民币的问题国际方面正在协调中,汇率要回到危机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加息应该是在下半年的六七月份。”

  “中国应当采取更为果断的后续行动,使宏观政策能够更好地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相匹配。”罗奇建议,对银监会宣布今年银行贷款增长将减缓20%,罗奇表示赞同。他认为,此举正是“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记者 吕天玲 实习生 鄢秀钦 张小龙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图文]周4公布数据 刺激政策退出与否迎来关键节点
  • ·[图文]商务部:四季度是中国外贸止跌回升关键节点
  • ·经济半年报公布或成央行加息与否关键节点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