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中国产品冲击
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和东盟6个老成员即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9.8%降到0.1%;东盟6个老成员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低到0 .6%。东盟4个新成员,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在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在东盟内部之所以出现反对声音,是因为一些东南亚生产商担心,一旦进口关税削减,廉价的中国商品可能大举涌入市场,这将令他们更难以获得或增加在当地市场的份额。
美国《纽约时报》在报道中称,有一些行业正紧张不安地关注着事态的变化,不知自由贸易区对自身行业意味着促进还是削弱。
据法新社报道,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达成的最后时刻,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工业组织还强烈敦促它们的政府对脆弱行业加以保护,保持进口关税直到2012年。
印尼国会议员哈尔塔托说:“这些脆弱行业还没有准备好与进口的中国产品竞争。如果政府现在实施零关税,这些行业肯定会消亡。”他列举了12个行业,包括纺织、石化、鞋类、汽车零配件、食品和饮料、钢铁、家具业等等。
哈尔塔托说:“例如,印尼每袋食糖、大米及肥料的成本约为1600盾(1.70美元),而中国的这些产品每袋的成本仅为约800盾。”
印尼鞋业联合会主席埃迪·维查纳尔科说,中国鞋业占印尼鞋业的市场份额将由目前的40%上升至60%,使印尼损失4万个就业岗位。
印尼家具生产商联合会负责人塔纳纳伽·卡里姆指责政府未能创造公平竞争的舞台,呼吁政府以非关税的措施对印尼本地行业进行保护,如制定严格的安全和质量标准。他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还没有准备好与进口的中国家具产品竞争。”
印尼拟就关税调整进行谈判
印尼是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反对国之一。印尼经济统筹部长哈达·拉查萨和工业部长希达亚特日前分别表示,印尼政府已经向东南亚联盟理事会提交一份报告,表示希望与东盟和中国就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削减关税部分的内容重新进行谈判。
印尼《雅加达邮报》和《雅加达环球报》报道说,印尼政府希望在执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时暂缓对该国8个行业的228个税目的商品实施减税;作为回报,印尼将加速其他153个税目商品的减税过程。印尼提出的228个税目包括钢铁、纺织、电子、石化、家具、鞋袜、机械制造、化妆品和草药等。
哈达·拉查萨说,中国—东盟自贸区有可能削弱印尼的国内产业,因此印尼政府一直在与各方进行非正式的谈判,设法修订自由贸易协定,而正式的谈判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进行,印尼贸易部将作为印尼官方代表参加谈判。
希达亚特表示,印尼乐于付出一些有利于中国的交换条件,来促使延缓实现对上述228个税目商品实施减税的目标。
希达亚特还透露,印尼政府可能会采用反倾销措施、强制性国家标准等非关税壁垒防止中国商品涌入印尼市场。
印尼农业部长苏斯沃诺也表示,印尼农业部将于国内生产商和进口商加强合作,控制进口商品的市场份额;同时还将最大程度地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在全国各检疫站安装必要的设备,加强对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的检疫。
对于印尼国内出现要求延迟实施零关税的要求,《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东盟极不可能批准印尼要求其推迟一年实施现已生效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条款的请求,因为这需要东盟10个成员国的政府全都同意才行。
另据报道,东盟秘书处官员表示,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的印尼在这个时候“拖后腿”,提出延期执行自贸协定的要求,与东盟建立开放的地区市场这一长远目标相抵触“修改自贸协定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