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在三河市李旗庄镇李旗庄村生菜大棚了解冬季农业生产情况。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胡锦涛在三河市李旗庄镇查马坊村村民张福泰家中同一家人亲切交谈,向他们祝福新年。新华社发
李旗庄镇查马坊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尊重村民们意愿,实施新民居建设工程,使村子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看到一幢幢新型住宅整齐排列,听说大部分村民已搬入新居,村民服务中心、幼儿园、便民服务商店等公共设施也已投入使用,胡锦涛十分满意。他勉励村里继续把配套设施搞好,为乡亲们提供更多服务,把查马坊村建设得更美好,让乡亲们生活得更舒适。
在村委会办公室,胡锦涛详细询问村里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情况,并拿起一叠民意采集卡仔细察看,对这个村坚持民主议事制度表示赞许。在村党员活动室,总书记听取了村党支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情况汇报。了解到这个村党支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开展“五访五问”活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为大家办了不少实事,胡锦涛称赞这个做法好。他语重心长地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实践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希望你们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把村里经济搞上去,把乡亲们生活搞富裕,把村容村貌搞整洁,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随后,胡锦涛来到刚住上新居的村民张福泰家看望。74岁的张福泰和老伴原来住的是简陋的土坯房,现在住上了崭新的两层小楼。总书记走进卧室、厨房,仔细察看各项设施。为了照顾老人生活习惯,卧室特意安了吊炕。胡锦涛摸摸被褥、试试温度,连声说这个考虑很周到。
看到张福泰家后院停放着几台旋耕机、播种机,胡锦涛详细询问起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张福泰的次子张海告诉总书记,买这几台农机,拿到两千多元补贴,家里利用这些农机帮助其他村民耕作,还能挣点钱。
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总书记同主人一家促膝而坐,唠起了家常。张福泰家已经换过两次房,一次是上世纪70年代,一次是这回村里搞新民居建设。家人拿出几张旧房照片请总书记看,感慨地说:“房子越换越好,现在都住上楼房了!”胡锦涛笑着说:“看到你们家住了新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我为你们感到高兴。”
家里收入主要靠什么?去年收入怎么样?村里给每位老人多少养老金?……总书记和主人一家聊得越来越深入,屋里不时传出阵阵开怀的笑声。
听说总书记来到村里,欣喜的村民纷纷拥到路边。胡锦涛走到乡亲们中间,向大家问候新年。
总书记对村民们说:这些年,查马坊村经济发展了,乡亲们收入增加了,还盖起了许多新房,面貌焕然一新。但大家不能满足,不能松懈。要继续奋斗,不断前进,让日子愈过愈好。
胡锦涛大声说:“最近中央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还将下发2010年一号文件,出台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总书记的一席话,给村民们带来了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勉励。寒冬里的查马坊村,洋溢着幸福的暖意……
考察途中,胡锦涛叮嘱当地负责同志,农业始终是我们国家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这几年,我国农业形势比较好,特别是粮食连续6年增产,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越是形势好,越不能掉以轻心。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落实中央支持“三农”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不断增加“三农”投入,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一同考察。
[责任编辑:apple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