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证券之家黑马推荐个股点评
阅读排行
  • 该分类还没有添加任何内容!
 
 
大股东和机构合谋上涨 德赛电池胜利大逃亡
发布时间:2010-6-21 22:21:00
 
文章内容

故事虚无缥缈

但凡暴涨,背后总有故事可讲。在政策压顶、大盘暴跌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除了业绩在一季度扭亏之外,德赛电池这回讲的故事是“新能源”和“分拆上市”。

资料显示,德赛电池主要从事无汞碱锰电池、一次锂电池、镍氢电池等电池的生产与销售,去年底,为了提升资产质量,公司制定了“聚焦”战略,将公司资源聚焦在发展移动电源业务上,逐步对镍氢电池、碱性电池生产基地以及蓝牙项目进行转让或产能关闭。

“我们认为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并无核心技术优势。”天相投顾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公司旗下的惠州聚能虽然已经开始批量销售异型电池、高能量密度电池,并已完成动力电池的前期研发工作,但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在技术和工艺上要比普通二次电池高得多。

对此,公司董秘游虹也对媒体表示,市场炒作主要是针对适用于新能源概念汽车电池,而目前公司生产的新能源电池,是指无污染、环保的新材料电池,有别于传统的高锰电池,公司产品并不涉及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概念。

年报中,公司强调其参股经营的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在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业务已具备技术领先和市场先发优势,目前在国内新能源电动汽车BMS 领域居行业领先地位。但是目前并未能给公司贡献利润。

比新能源概念更为吸引人的是德赛电池旗下公司的分拆上市概念。目前,公司旗下控制着蓝微电子、惠州亿能和惠州聚能等几家公司,并被传均有分拆上市的可能。鉴于当前创业板的高估值情况,收益无疑很可观。

比如蓝微电子,公司持股比例为75%,其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65468.82万元,净利润1834.73万元,2008年为主营业务收入41585.82万元,净利润2285.90万元,被认为是其中最有望获得上创业板资格的子公司。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德赛电池本身根本就不符合分拆上市的标准,这不过是故事而已,只是资金急于寻求突破口,因此不会认真考虑可行性问题。

来自监管部门的消息,旗下公司能够分拆上市的上市公司需要符合若干条件,比如要求其最近3年盈利,业务经营正常,还要求发行人净利润占上市公司净利润不超过50%。

而这两条德赛电池都不符合。2009年年报清楚的显示,公司是亏损的,即使今年盈利,那么最迟也要到2012年才符合资格。再看两个公司的盈利情况,2009年和2008年,德赛电池的净利润分别为-3564.69万元和155.59万元,而蓝微电子同期分别为1834.7万元和2285.90万元,占比明显超过50%。

专业的机构难道对此不清楚?业界人士分析,机构此番参与进来不过是投机炒作。

交易数据显示,5月份,机构开始卖出。5月4日、6日,包括国泰君安自营盘在内,有4家机构席位卖出,金额达到7102万元。随后4天,股价暴跌超过20%,离场时间拿捏之准,令人震惊。待到股价稍有恢复的5月17日,3家机构席位继续卖出,金额达到6355万元。按照对应股数计算,4月份买入的筹码几乎全数出清。由于截至一季度报,德赛电池前十大股东中并无机构入驻,几乎可以肯定,这波卖出就是上波买入的机构在出逃。

“现在基金等机构做波段很正常,何况目前整个大盘形势不妙,德赛电池逆势上涨压力很大,机构收益已经很不错,没必要恋战。”一位基金公司研究总监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5月4日、6日、14日、17日机构疯狂出逃的同时,最早进入潜伏的光大证券深圳深南大道营业部再次出现在买入榜上,并且疯狂买入,累计净买入达到1.47亿元。私募人士吴国平认为,此举意味深长,“主力或许还想有所作为”。

但是他也强调,无论如何,主力都已经赢了,因为他们拿到筹码的代价极低,即使接下来几个跌停,依然获利巨大。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 ·[图文]大股东和机构合谋上涨 德赛电池胜利大逃亡
  • ·白糖期货突然大幅走低 主力胜利大逃亡?



  • 相关说明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帮助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证券之家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2008 证券之家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姚克枫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