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国内经济和良好经济势头的感召,此时,周春生意识到,回到内地工作已是大势所趋。恰在此时,中国证监会向周春生发出了邀请,聘请其担任新成立的中国证监会规划发展委员会委员。2001年,在周春生进入证监会工作时,中国证券市场正面临着重大的改革问题,“我的使命是为中国证券业发展出谋划策,提供建议和意见”。因为拥有多年海外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对西方国家的监管经验有着切身的了解,“感觉自己所学有了用武之地”。在证监会任职期间,周春生参与了许多重大金融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并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议。
作为当年美国金融学界最早回国的华人教授之一,如今却已成为一名活跃于国内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回国时,周围朋友对我的举动大都感到好奇,也有人持观望态度。但我认为,内地的经济舞台越来越大了,华人教授们有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周春生表示。
谈到如今选择长江商学院任教,周春生告诉《长江》,成立之初,这所商学院就已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长江俨然已成为一所引人注目的新型商学院。通过自己几年的观察,长江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举足轻重,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创造了商业教育的奇迹,因此,它非常具有吸引力。
此外,周春生也透露,他与担任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的曹辉宁博士和梅建平博士也已相识多年,有着深厚的友谊,“这些优秀华人教授的加盟也深深触动了我”。周春生表示,长江教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始终独一无二,和企业创新一样,“她是一所尝试教育创新精神的商学院,有着美好的未来”。在今年年初正式加盟长江后,周春生已经参加了学院举办的一些活动,他发现,长江不仅拥有一批海外知名华人教授,而且这里也有一个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员工团队。
“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学到了很多思考问题的方法,也看到了美国人的职业操守,这些对我今后看问题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谈到在美近十年的收获时,周春生说。他认为,凭借海外教育工作背景以及对发达国家的深刻了解,不仅让自己可以从事国际性研究,而且当下身处国内经济大潮中,更可亲身关注中国经济改革的话题,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断。在长江全球视野的办学理念下,通过自己的声音,也是让国内外学术界和经济界更多了解长江的一个途径。
“我认为优秀人才的基本特性就是适应性。”对于记者提出的多年来职业转换,其心态是如何调整时,周春生如是总结道。也许,当您某天在长江商学院聆听公司金融、资本运作和企业风险管理的课程时,周春生人生故事的所闻所感,就会闪跃在其中的某段章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