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买基金,20%-30%买股票,剩余储蓄
理财周报记者 张伟湘/文
第一次见到吴振华是在五羊新城的绿茵阁。作为知名洋酒公司广州分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他对品酒也颇有心得。不过,这次与记者交谈,却不是谈酒,而是谈他的年终奖分配。
某种角度看,酒类营销是一项毛利润较高的行业,以国内的一类酒为例,一级代理商的毛利甚至可达30%至40%,尽管记者对外国名酒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并不太了解,但也相信,从事这一行业收入应该并不算低,与同龄人相比,吴振华应该算是名副其实的白领。
不过,吴振华最近想得最多的,是他的资产如何增值,过去的1年内,虽然股市从1600多点上扬至3400多点,但吴振华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财富有所增加。“首先是觉得钱不耐花了,其次是觉得自己的投资有点问题。”
2007年内地股市高峰时,吴振华买了大量的基金和股票,时至今日,有些基金和股票还未解套。不过,他仍很乐观,旅游、购物的消费是不可少的。2个星期后,他与妻子将去马来西亚度假。“外资公司的福利不错,可休年假14天,足够长途旅行了。”
马来西亚是毗邻中国的一个度假胜地,一个人一次旅游费用大概在4000至10000元人民币(约580至1400美元)
不过,吴振华坦言,他所在的公司于同业中年终奖算比较高的。目前,广州市场上活跃着众多的洋酒品牌,从啤酒、威士忌到葡萄酒,各种福利可以相差较大。
“过去,我基本是按照这样的比例理财,50%买基金,20%至30%买股票,剩余的就是储蓄。平时的消费,以朋友之间的聚会和购物花费较多,其次就是养车,房屋按揭的月供在花销整体比例中倒不大。”吴振华说。
存活期的想法主要是源于吴振华对经济的看法。作为营销策划的一线人员,他对市场的触觉比一般人更敏锐。“有些市场情况我现在还看不清楚,我身边的很多人,也选择把钱存起来或持币观望。”
吴振华的谨慎还来自于他的基金投资,除了部分配置得较激进的基金目前有盈利外,包括QDII在内的几只稳健性基金迄今仍有亏损。“股市只是实体经济的一面镜子。”吴振华对记者说。
不过,吴振华觉得,第二套房是二手房就可以了,“面积不需要很大,主要是出于小孩上学的考虑。”因为按照有关规定,孩子入学划片时与其所居住的区域也有关系。
“我也感觉自己的资产配置不太合理,为什么,主要是觉得钱不仅没有增值,甚至还有亏损。我希望今年能有牛市,而房价能降下来。”吴振华向记者说出了他今年的一个愿望,“这样,我就能早一点买下第二套房。”
针对吴振华的资产配置情况,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理财顾问张慧裕认为,吴先生将大部分的钱都存为活期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他认为,吴先生最好能坚持投资基金,其中,债券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都是不错的选择。
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与活期存款相比,债券型基金的长期收益率要远高于活期存款,二是与投资股票相比,去年指数型基金的回报率甚至超过不少股票。
张慧裕还认为,吴先生的每月收入比较稳定,奖金也比预期的要高。买基金时可以选择定期定额,这样也可以限制一部分额外支出,对他未来的理性投资更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