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技术提升现代保险价值
2009年产险市场的规范与发展给2010年做了很好的铺垫。有几件事从一个侧面使我们重新审视保险尤其是财产保险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如,作为北京标志性建筑的中央电视台新址工地在2009年年初发生了一场大火,过火面积10余万平方米,造成1死7伤,涉及保险金额15.32亿元。据了解,火灾系业主单位不听劝阻,执意燃放烟花所致。而同年,美国的法特瑞公司进入中国,这家公司的经营理念是“绝大多数财产损失是可以预防的”。他们相信,是“靠工程师,而不是精算师来经营保险的。”
这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现代保险的价值是灾后补偿还是事前防范?有效防范风险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福祉,也是专业价值的更高层次的体现。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不确定性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政府和社会均开始关注预期管理问题。因为,只有预期明确,社会才能够稳定,内需才能够提升。而基于财富管理的保险是稳定预期的重要工具,但如何更好地发挥这种工具作用则是财产保险业面临的机会与挑战,财产险市场的“零售业务”(个人业务和分散型业务)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平安保险公司推出了“一账通”平台,为个人客户提供“资产负债表”服务,进一步强化了财富管理的理念,让我们看到了机遇和方向。
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精细化的管理与成本管控、客户定制化的服务和经营效益之间形成一种矛盾,甚至是冲突,解决之道在于创新应用新技术。从客户服务的角度看,基于3G和移动POS技术的创新,能够向客户提供“如影随形”的服务;从产品开发的角度看,基于GPS技术的创新,能够提供“按里程付费”的车险产品;从风险管控的角度看,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种种风险处于受控状态;从降低成本的角度看,基于远程视频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度降低查勘定损的成本。未来的新技术将为行业的转型提供更多实现的手段,而了解和应用技术是现代保险赢得竞争地位的关键。
无论是康典、解植春、周凝、段景泉、孙兵、杨智呈还是何志光,不管是资本的代言人,股东代表还是非资本的代言人、保险职业经理人,他们的来来往往,传言还是落座,最后的关键点在于与资本的“亲和度”。
以生命人寿为例,从2008年到2009年末,股权发生了两轮变化,董事长也换了两次,分别是李钢、张峻;总经理换了四位,分别是李政怀、李钢、俞士杰和段景泉。
保监会文件显示,2009年1月,生命人寿的股权发生了一次重要的变更,当生命人寿深圳系股权扩大时,深圳投资人张峻出任生命人寿董事长。
2009年9月份的生命人寿股权结构又发生变更,主要以“深圳市武新裕福实业有限公司”的股权增持为因。就在这轮股权变更后不久,生命人寿空降了新总经理,一两个月后,生命人寿冗长的高管名单再次发生巨变。
新华人寿自1996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几次控股股东的变化。2000年“东方系”进驻,代表东方集团利益的关国亮利用股东的支持成为新华人寿实际控制者;2006年关国亮事发后,新华人寿的大股东是宝钢、苏黎世保险;2007年“东方系”等民营资本渐渐退出,保险保障基金出手接盘了新华人寿的主要股权,成为过渡性的控股股东;2009年11月,中央汇金宣布控股新华人寿38.815%股权,保险保障基金将所持有的新华人寿股份一次性整体转让给中央汇金公司,宝钢失去新华人寿第一大股东位置,国有资本汇金公司控股新华人寿,随后即空降新任董事长康典,孙兵辞别新华人寿。
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是,11月28日,当新华人寿宣布新的董事会成立,新董事长已顺利选举出来。保监会主要部门的人士还在询问:谁是你们的新董事长,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