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
进出口总值首次正增长
外需疲弱短期难改
昨日,还有一个数据令人关注。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8%,实现年内首次月度同比正增长。
统计显示,11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降1.2%,环比增长2.6%;进口同比增长26.7%,环比增长9%。
分析人士表示,外贸好转的根本原因在于外需回暖,不过,对于未来外贸走势,仍然不能过于乐观。
昨日,在北京的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其实,从越来越多的订单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整个外贸的恢复。”
据记者了解,今年前8个月,一家年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在欧美市场的业务几乎停滞。但从9月份开始,订单明显上升并稳步增长,欧洲订单已经接到了明年2月份,美国市场也增长了20%。
“进出口总值由负转正是意料之中的事,根本原因在于外需的好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海关统计,中国出口从2008年10月起陡然下降,11月起出现负增长。随着危机影响的显现,出口陷入深度衰退,今年2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下跌至谷底。经季节调整,从3月份开始连续8个月环比增长,10月份外贸进出口总值环比增长7.9%,呈现明显好转态势。
虽然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但订单价格下滑、出口利润见底、综合成本上升、汇率波动的预期等因素,使得中国出口的“回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目前各项宏观指标已经显示,欧美经济开始走出低谷,2010年会出现一轮较强的反弹,”张燕生说,“但由于缺乏实体面的支撑,反弹过后的欧美市场会进入长时间的低迷。”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认为,目前全球复苏动力不足,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融资能力减弱,外需疲弱的困难很难在短期内扭转。
高善文:通胀总体可控
昨日下午,在“银华基金2009-2010高峰论坛暨投资策略报告会”上,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表示,CPI同比数据在未来半年时间里,还会有一个持续上升过程。在明年第二季度晚些时候可能会达到3%以上的水平,但是在明年下半年,通货膨胀水平应该会逐步回到2%或者略高的位置。
高善文说,从前一段时间总体情况来看,通货膨胀进入温和上升,但是还有反复和起伏的过程,在可以控制范围之内。
宋国青:CPI尚未明显上升
昨日下午,在“银华基金2009-2010高峰论坛暨投资策略报告会”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表示,我特别担心明年春节的需求会拉升CPI,担心明年上半年需求增长太快,通胀压力上升。不过,目前还没有明显的上升。
南方日报记者张俊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divo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