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CPI构成不合理造成数据失真
一方面是刚刚才“转正”的CPI;另一方面是居民普遍感觉到住房、医疗、教育相关价格上涨的压力。是数字欺骗了我们还是……
据此,经济学界和民间一直有种观点:认为CPI失真。而在目前有关CPI科学性、客观性的争论中,核心问题之一即权重问题:由于CPI中各项权重不合理,造成CPI不能客观地反映物价变动情况,据此,要求拿“CPI开刀”的言论一直不绝于耳。
按照统计局网站显示,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对于各类商品的权重指标,统计局网站并没有明确显示,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有关CPI权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中引用较多的是八大类产品中,食品占34%,其他的分别为: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居住13%、交通通讯10%、医疗保健个人用品10%、衣着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6%、烟酒及用品4%。(见示意图)
这一权重体系中,食品占34%的权重被认为过高。据相关人士测算,在当前的统计指标中,食品是所有八大类商品中权重最大的分类项,而猪肉又是食品分类中最重要的子项目,约占CPI整体9%的权重,2007年物价上涨甚至被戏称为“一只猪引发的通胀”。为缓解人们的通胀压力,一些专家用核心CPI(即不包括食品和能源成本的CPI)分析当时的物价变化认为,CPI基本上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但是,由于CPI权重和发达国家不同,核心CPI同样引发质疑。在CPI中,美国食品类及能源类所占权重仅有18.6%,而中国这两类消费品所占权重达40%,剔除40%权重的核心CPI显然被认为不能客观反映物价变动情况。
于是,针对CPI中食品权重过大问题,调整CPI权重之声不绝于耳。
比如在知名财经评论员水皮看来,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权重在CPI中占比太高,是导致CPI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
为使CPI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消费,水皮建议,调整“一头猪”的CPI权重,改变过重的肉价、粮价和食用油价格的比例,让CPI更真实地反映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避免自我恐吓,自设陷阱,自我束缚,为中央政府的正确决策创造条件。
另一个对于CPI构成的质疑是居住权重较小。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中国的居住类消费,在CPI体系中不仅其权重低,而且其基数低得离谱,这种剔除了房价上涨的CPI是失真的。
易宪容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2006年居住类是42.1%,而中国目前大致13%左右,同时2003~2008年城市居民居住类年消费总额仅为699元、733元、808元、904元、982元和1145元,看上去这个数字每年增长幅度不小(年均增长超过了5%),但实际上,由于基数太低,居住类消费不管如何增长都十分有限。按照国际惯例,居住类包括了房租、建房和装修材料、房贷利率、物业费以及水电、燃料等与住房有关的居民消费。据此,易宪容认为,目前中国CPI指数中的居住类消费指标,根本就没有反映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及消费模式的变化。
不过这样的质疑也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说在绝大多数国家的统计核算中,房地产都被视为一种投资品,比如,美国劳工局的定义就明确指出,“CPI构成中不包括以下投资品,如股票、债券、房产和寿险(他们与储蓄相关,且不是日常需要支出)。”
此外,即使把房地产视为一种消费品,那么应该记入CPI的一个什么价格呢?房产总价、每月的房租、还是分期付款的月供?对此,各国统计部门已经有过充分的论证与研究,只把租金(或类租金)算在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居住”一类里。
新闻链接
发改委官员详解粮油涨价原因
呼吁市民勿囤粮油
“近期,食用油涨价,引起许多市民恐慌。我看到一个老太太一连8天往超市跑,买回8桶桶装油。这是没必要的。”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尚强民近日在武汉举行的“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论坛”上这样表态。
食用油价格明年一定会降
据了解,我国的食用油主要依赖进口,而且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相当高。据尚强民介绍,今年世界上主要大豆出产国阿根廷和巴西减产,使得全世界都到北美去买大豆油,造成北美大豆价格直线上升,也造成我国食用油价格上涨。
尚强民说:明年的食用油价格不会上涨,因为目前已确定明年阿根廷和巴西大豆都增产,大家没有必要囤油,食用油价格明年一定会降。
猪肉价格不会大幅上涨
2007年5月,我国受生猪供给不足影响,猪肉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之后,我国出台扶持规模化养殖、实行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制度,保证了市场供应。2008年下半年,猪肉价格经过一年多的持续上涨后,开始回落。
但最近,猪肉价格又开始回升。9月猪肉价格回升到每斤11.56元,比6月份上升了16%。这是什么原因呢?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丁杰介绍,我国进口猪数量一直较大,但今年受甲流疫情影响,我国对来自疫区的猪肉产品限制进口。1至10月,进口肉下降29.4%。
但他认为,市民也不必恐慌,因为国内猪肉的供给没有问题,猪肉价格不会大幅上涨。随着国家对生猪养殖的扶持政策落实,生猪供应将加大,不会再出现2007年一直涨价的局面。据丁杰介绍,我国粮食连续六年大丰收,国家储备粮足够多, 粮食价格波动不会太大。
[责任编辑:gavin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