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到周末,因昨日收呈十字星形态,无论技术派或是心理派,都会觉得又将现周末加息阴影效应。不过我们认为不管是加息也好,还是周120线压力也罢,都是超级大主力借以携此恐吓散户出场逢低吸筹的工具罢了,底部震荡震荡,还是要上升的。何况多次大喊“狼来了”以后,你都恐惧成了习惯,那狼真的来了,也就不稀奇了,反而有可能成为各路豪杰与狼共舞的契机,变为爬山虎也并非神话。
虽然官员近期频繁表态不必担心通货膨胀,但是金融机构却大多持相反的观点。如国信证券宏观资深分析师林松立就认为,C P I上涨压力4月份后将逐渐加大,而且下半年压力会大于上半年。他说,2009年M2同比增长26 .7%,显著高于前几年的M 2增幅。2010年1月、2月 份M 2同 比 增 长 分 别 为2 6 .0 %、25.5%,预计全年的M 2增速达19.5%。货币的超量发行在短期内会推动消费和投资的增长,但在中长期必然会部分在物价上得到体现,M 2增长与物价上涨之间有六个月到一年左右的滞后期。虽然目前二者的时滞效应更加推迟,但2009年及2010年信贷大量投放所造成的流动性充裕现象,在2010年的C PI后期走势上必然会有所体现,成为C PI上涨的基本支撑力量。
林松立说,2009年第四季度C PI上涨迅速,引发了市场较强烈的通胀预期。今年1月份C PI同比仅上涨1 .5%,给人以通胀压力已经缓解的迹象。而2月份C PI同比涨幅为2 .7%,显著高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近两个月的C PI波动现象是由于春节错位所导致,1月份C PI冲高回落并不代表通胀压力已缓解,而2月份的C PI同比的大幅上扬也不代表C PI在加速上涨。
摩根士丹利中国策略师娄刚认为这国际大宗商品涨价是中国可能发生通胀的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他对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国际市场上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油价上涨,由此对中国通胀的'倒逼’,国内将很难把握,也控制不了。”
基于这种看法,这些机构认为最快本月就会再调准备金率,4月份加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日前就曾对记者表示:由于通胀较快上升,政府将继续使用数量型紧缩手段,如窗口指导银行贷款,加大央票发行量,以及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考虑到3月份有7000多亿元的流动性到期,准备金率本月就可能上调。
国泰君安分析师陈岚则预计央行将于4月下旬加息。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由于2月份物价升幅超出市场预期,同时2月份出口增速升至45.7%,且预计30%以上的出口高增速将一直保持到3季度,出口强劲复苏、投资由于惯性不会大幅下降,加之物价温和上行,因此,我们判断央行动用价格型调控手段的压力也在上升。到了4月份,“因为届时公布的经济数据将显示经济连续两季过热,而2006年4月下旬启动贷款加息的背景也正是经济连续两季过热;加之通胀上行的趋势不变,因此针对经济过热的贷款利率和针对通胀的存款利率均有上调的必要。”(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