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今日收盘,沪深两市共计上涨股票506家,涨停股票10只,其中包括鲁润股份、第一医药、交大昂立、联环药业、桐君阁、ST宝龙、ST珠峰、ST百花、*ST湖科和ST宝利来。今日有三只新股上市,其中中国重工截止收盘涨幅为12.47%,另有两只新股登陆中小板,海峡股份开盘报48.00元,收盘上涨43.84%。华英农业开盘报33.15元,收盘上涨79.86%。两市共计下跌股票1060只,其中并未出现跌停股票,而三泰电子以-8.67%的跌幅领跌两市。就权重股来看,今日沪市前50大权重股中共有11只权重股上涨,39只权重股下跌。可见今日权重股中空方力量占据优势,后市分批布局超跌成长蓝筹,积极发掘新主线。
还有11个交易日今年的股票交易就结束了,虽然近期指数再度进入震荡行情之中,但总体来看今年的股市不可谓不是一个牛市:年初开盘1849点,如今还在为年收盘能否站上3478点这个年内最高点而博弈,一年市场将近有80%的涨幅。如果希望指数在来年仍保持这一上升势头,大盘股的连续走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纵观历史表现,在大盘股相对于小盘股有较大低估空间、机构资金较为充裕、投资者热情高涨之时,大盘股的投资机会也将随之显现。而当前市场已具备上述条件,短期内市场承压或正给投资者带来布局虎年行情的合理性机会。
据Wind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09年,在市场的上涨阶段,超大盘指数以548.11%的累计收益率在主要指数中居榜首;在市场下跌阶段,超大盘指数也表现出良好的抗跌性,下跌幅度仅略高于中小板指数,优于其它指数。因此从统计数据来看,大盘指数若要在后市继续保持上升,蓝筹股的发力必不可少。而上证指数若期望跟随深成指创出新高,亦需要权重股的启动方能实现。但短期来看,中小盘股在风险得到一定释放后仍有望成为市场阶段性主导力量,那么究竟是什么抑制了大盘风格由中小盘股向大盘股的转换呢?
首先,小盘股估值持续上升同时伴随着风险的积累,这将逐步抑制投资资金的参与兴趣,因而市场风格有望向大盘权重股转换的倾向,但由于部分不利因素的存在,使这种风格转换在目前显得极为不畅。这些因素在近期的银行和地产两个行业体现得尤为突出。以银行板块为例,由于资本金的补充增加了市场对于再融资的担忧,虽然这一问题目前已基本得到澄清,但由于明年的贷款少于今年,再加上今年大量放贷给过剩产业造成的坏账暴露,其成长性也不复存在,对于一个没有成长性的行业而言,低市盈率已不是投资判断的主要依据。因此,银行股在后市有可能为了缩小与3478点时的价差而补涨,但想拉动年末的整个行情,实在是勉为其难。
其次,在外围各国陆续收紧流动性、国内通胀预期逐步产生的背景下,市场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达出来的明年总体政策基调预期分歧较大,方向尚不明朗,这也导致机构对权重股态度暧昧。例如,通过加大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扩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政策会延续,四万亿各级财政逐年支出后,投资规模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在明年延续投资,这是保增长的主要措施。从这点上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可能退出。然而,由于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仍在以同比将近30%的增速扩张,这表明我国通货膨胀会继续上升。而随着我国CPI数据继续上升,中国央行将面临压力,可能会被迫提前实施收紧政策,也就是说我国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先于财政政策而退出,正是对政策的难以把握性,大量的资金仍在场外徘徊,从而导致蓝筹股难以有突破性的拉升。
第四,沪指3300点、深成指14000点上方的压力均不可小视。因为在这一带既有8月份上攻年内高点时堆积的巨量,又有前期在3300点和14000点上方大跳水时放出的天量,虽然指数前期几度强行拉升超过3300点和14000点,但每一次都伴随着大多数股票放量下跌的局面。这表明,主力整体消化和瓦解这两大整数关口上方巨额获利盘和解套盘的底气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大盘股如不能持续发力,指数的有效突破难以实现。
第五,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A股市场,调控政策必然会影响到市场的走势,与往年相比,今年是宏观调控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年头。但是从近几年大盘表现看,真正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还是来源于直接政策。所谓直接政策是直接针对股市的,就像以往调整印花税政策,批准新基金发行,今年IPO重启等。以IPO重启为例,有报道称,包括香港交易所在内,中国各证交所2009年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募集的资金额超过美国一倍,并且在我国内地,上海和深圳证交所还是在暂停9个月后,才于今年6月份恢复企业上市发行的。可见今年市场所承受的压力,的确不小。
总而言之,尽管明年经济工作已经定调,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明朗,但是不可否认,影响后市行情的重要因素还是政策,政策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测,这使得行情的风格转换难以顺畅地完成。然而,在宏观调控政策继续保持连贯性和稳定性、上市公司年报业绩增长持续回暖、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的背景下,A股市场出现小级别的跨年度行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投资者可积极的参与到反弹行情中。
[责任编辑:hongwangl]